logo logo
  • PbootCMS
  • PbootCMS

“绣”美合肥让城市更有“颜值”和“内涵”

发布日期: 2023-11-16 来源:热熔划线机稀料

  中安在线讯据合肥晚报报道,迎接5G时代,打造智慧合肥;推广洒水车“中水”回用,让城市更环保节能;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回头看;搭建全市统一的智慧环保平台……合肥进入城市精细管理时代,在今年的两会上,市人大代表们将目光也放在了城市管理上,希望能够通过“绣花式”精细管理,让合肥更有“颜值”和“内涵”。

  合肥市人大代表田峰建议,构建市级统一的智慧环保平台,实现水、气、土污染源实时动态监控,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工作。

 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物联网,但监控范围还不够宽,有可能会出现漏监;虽然环保部门有大量的数据,但对数据内在意义和关联性的挖掘和梳理还不够,而且由于数据标准和格式不同,数据“孤岛化”现象严重,不易整合,没办法得到有效综合利用。

  “智慧环保应用平台将充分的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整合原有的在线监测监控系统,新建视频监控系统、动态管控系统等,形成统一的智能监控网络。同时建设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,提高业务应用支撑能力和数据综合管理能力;还应该以业务为导向,建立业务科室应用平台,实现科室业务流转和电子化办公。”田峰认为,该平台能轻松实现污染源的深度管理,对污染源可测、可见、可管、可控;以“一张网、一中心、一张图、一平台”的思路实现从“数字环保”到“智慧环保”的跨越。

  “物联网感知的水质、大气质量、其他污染源等自动监测系统可远程、实时获取监测数据、在线仪表运作时的状态等信息,实现监测预警与报警,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支撑。”田峰介绍说。

  “物联网的本质是万物相联,平台能轻松实现对数据的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分析、统计与发布的全过程管理,并对监测数据来进行深度挖掘与应用,为环保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相关依据。同时具备手机版应用,借助无线通讯网络,可随时随地查询监测数据和接收信息。”

  城市管理贵在求精细。2019年,合肥将巩固城市管理提升年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,以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,补齐管理短板。合肥市人大代表忽伟平建议,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“回头看”活动,对整治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查缺补漏,巩固成果,补齐管理短板。

  早在2012年起,合肥就对2000年9月1日前建成交付使用的老旧三无小区启动了集中整治。仅2018年就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73个。

  经过整治,很多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、公共服务都得以改善,居民的生活品位也显著提升,整体提升了城市形象,群众幸福指数逐步的提升。然而,整治后的老旧小区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。

  忽伟平建议,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整治“回头看”活动,对所有参加过整治的老旧小区进行“回访”,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、召开居民座谈会等多种方式,听取居民对整治的评价,特别是对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列出清单。明确老旧居住小区长效管理的目标及各职能部门职责,制定老旧小区管理服务达标验收标准和日常检查及考核办法,将物业企业考核结果与物业企业的信用档案、财政物业补助资金挂钩,同时,构建合理的退出机制,确保老旧居住小区的长效管理措施落到实处。

  近年来,为减少城市道路扬尘污染,合肥加大了洒水车作业的力度,大大降低了道路扬尘污染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卫生。

  然而,洒水车作业在具体操作的流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。合肥市人大代表彭立煌建议,在取水上应该全面推广“中水”回用。

  “洒水车喷嘴位置偏高,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将路面泥浆喷溅至周围车辆、行人身上。洒水车水压较大,水雾覆盖面积较大,造成后方车道近10米内的车辆前挡风玻璃水珠密布,极度影响车辆能见度。”彭立煌建议,有关部门要对洒水车喷嘴角度进行科学测算,将洒水车喷嘴位置调低,并根据车流和人流实时状况控制水压,尽量使水柱不喷到车辆和行人。

  此外,建议加强同交管部门的联动,依托交管部门的实时“大数据”,对不同路段早晚高峰加以评估,实时掌握各作业路段的车流量,及时作出调整洒水时间和洒水频次,最大限度地缓解洒水与市民出行之间的矛盾。

  彭立煌认为,有关部门要统一制定取水、用水、排水制度,强化对作业过程的监控,逐步提升作业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,坚决杜绝水资源浪费。全面推广“中水”回用,在各路段设置专用取水栓,对洒水作业和园林灌溉全部采用“中水”。“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农业生产和绿化,可带来可观的环保效益。”彭立煌如是说。

  合肥市人大代表高国和建议,在5G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链培育等方面,合肥应加大投入,助力全市智慧城市的建设。

  如今,“提速降费”和高清视频业务加快普及,4G用户突飞猛进,流量快速地增长,4G网络已慢慢的出现拥堵现象。

  高国和表示,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,对移动网的速度等要求也慢慢变得高。改善网络体验,需通过技术革新的方式解决。

  2018年6月,长三角三省一市与三大运营商签订“5G先试先用推动长三角数字化的经济率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”。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青岛等城市已开通5G试验站点,开始迈进5G时代。近日,由安徽联通、华为共建的安徽省首个5G基站,已经在合肥启迪科技城正式建成。高国和介绍,由于5G高频段特性,单站覆盖距离只有4G网络的50%,甚至更低,站点密度将远高于现有的3G、4G网络,要实现连续覆盖需新增大量站址。

  他建议,政府应开放路灯杆、监控杆、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公共资源,简化直供电扩容审批流程,支持传输网改造过程中最后一段顶管的接入,为运营商部署5G网络提供基础支撑,力争到2020年规模化部署网络,成为国内首批正式商用的地区之一,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。

  丰富的应用是5G、物联网发展的关键。北京的智慧冬奥、深圳的高清IPTV、杭州的西湖5G+VR直播、远程医疗等智慧城市生活的新应用试点效果都很好。高国和表示,目前,5G产业链并不成熟,合肥在相关产业链孵化、推广5G技术应用、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将大有可为。

  “合肥应充分的利用科研技术的优势,鼓励相关单位积极探索,推动5G技术和AI、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,在助力制造业产业转型方面形成合肥特色。”高国和建议。此外,还可通过5G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。比如,全力支持江淮汽车等企业应用5G车联网技术,在企业转型升级、无人驾驶领域抢先一步;在智慧医疗的网络建设和使用上加大投入,促进全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。